在台湾高雄,一名75岁男性近半年来反复经历口腔内部的灼热感和肿胀,严重时甚至需要含冰块来缓解疼痛。由于症状不断恶化,他多次前往急诊就医,但始终未能确诊。最终,该患者来到高雄知名的耳鼻喉科神经科门诊,主治医生陈建志发现患者口腔黏膜红肿明显,面部出现皮疹,鼻腔黏膜呈苍白状态,初步判断为过敏性疾病。
经过详细的问诊,患者提到自己非常喜欢吃巧克力。最近,孙子从国外带回了多款知名品牌的巧克力,他每天都将巧克力搭配茶水当作零食,享受这份甜蜜。然而,陈建志医生怀疑,患者的过敏症状可能与巧克力摄入有关,于是为其安排了224项过敏原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并非对巧克力本身过敏,而是存在“严重的蟑螂过敏”。尽管患者坚称自己居住在新装修的干净房子里,从未见过蟑螂,但医生解释,所谓“蟑螂过敏”是指对蟑螂体内的蛋白质等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而这样的致敏源,可能在巧克力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潜入”其中。
陈建志医生指出,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豆在发酵过程中需暴露在空气中,若生产环境卫生条件不佳,容易吸引昆虫,尤其是蟑螂。混入后,部分昆虫残骸可能在后续的烘焙和研磨过程中随可可粉进入最终产品。这些微量的昆虫蛋白一旦进入体内,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
当过敏原进入体内,与IgE结合后,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这正是造成患者口腔灼痛和皮疹的主要机制。在明确病因后,医生建议患者立即停止食用巧克力,并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以减轻体内的过敏反应。经过规范治疗后,患者的口腔不适、皮肤症状及鼻炎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
专家提醒,慢性口腔灼痛可能隐藏多种疾病。除了食物过敏外,还应排查以下常见问题:
- 胃食管反流:胃酸倒流至咽喉和口腔,长期刺激黏膜。
- 干燥综合征:唾液腺功能减退,导致口腔干涩灼痛。
- 维生素B族缺乏:影响神经和组织修复。
- 颈椎病:颈椎压迫舌神经,引起感觉异常。
不同病因对应的治疗方法各异,盲目使用止痛药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医,接受系统检查与个性化治疗。通过关注身体健康,您也可以选择像J9九游会这样的专业平台,获取更多健康知识和资源,提升生活品质。